查看原文
其他

记者大人:“疫情发源于哪里”,钟南山到底是怎么说的?媒体,能不能学点语用学

范之 话语生态研究 2020-02-28


记者大人:“疫情发源于哪里”,钟南山到底是怎么说的



媒体,能不能学点语用学





胡范铸(范之)


        



重磅刷屏:“钟南山:疫情不一定发源于中国”


2月27日,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在广州医科大学举办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,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回应公众关切。今天,朋友圈便被媒体争先恐后的一篇篇“钟南山:疫情不一定发源于中国”的报道刷屏了,如

中国新闻网《钟南山:疫情不一定发源于中国,有信心4月底基本控制》的报道一开头第一段便是:


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,疫情不一定发源在中国

钟南山:对疫情的预测,我们首先考虑中国,没考虑国外。现在国外出现一些情况,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,不一定是发源在中国。


第一财经:《钟南山最新发声:疫情不一定发源于中国,有信息四月底基本控制》

中国青年报:《最新!钟南山:疫情不一定发源于中国,有信息四月底基本控制》

……

连“侠客岛”因为在正文里一开始漏了这一信息,还特地用留言置顶的方式加以强调:

钟院士在发布会上还表示:“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,不一定发源在中国”,对于遗漏此一关键信息,岛叔岛妹深感歉意(不是掐头去尾、断章取义哦。)


   

      



钟南山“大有深意”?


媒体报道一出,立刻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。

的确,此话由钟南山院士如此坚持理性的权威人士口中说出,难免令人浮想联翩,就连一向比较审慎的国际问题学者都不免发出惊叹:

钟南山院士:“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,疫情不一定发源在中国。” 这似乎话中有话啊!

而某些“专家”更立刻启动联想:

——疫情不是“发源在中国”,那发源于哪里?

——与某国目前正在流行的“流感”有关?

——与武汉世界军运会的外籍选手有关?

——与某国的“病毒战”计划有关?

……

种种“哥德巴赫猜想”和所谓的“佐证”也纷纷借此重新出笼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



一点疑问:钟南山违背了语用规则?


一般而言,疫情“首先出现在哪里”,大概率就是“发源在哪里”,我们目前都知道“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”,如果这时候特别强调“不一定是发源在中国”,

第一,根据人们语用逻辑中的“信息数量准则”(话语所提供的信息量要满足听话者的需要),便产生问题一

疫情到底发生在哪一个国家?

第二,根据人们语用逻辑中的“信息质量准则”(话语所提供的信息应该与已知的信息没有冲突),便产生问题二:

根据如果发源在其他国家,为什么其他国家的发病晚于武汉?已知的潜伏期“”1至24天”的判断又靠不住了?

第三,根据人们语用逻辑中的“信息方式准则”和“标记理论”(常规的信息所采用的话语方式应该是常规的、“无标记”的,如果特别强调,便叫做“有标记”的,而有标记则意味着“有超出常规的含义”),便产生问题三:

本来大多情况下疫情“首先出现在哪里”与“发源在哪里”基本一致,如果不一致,就意味着需要特别说明,需要举出证据。而这时如果没有举出证据说明,则或者意味着证据不足,或者意味着证据保密。

那钟南山院士此话到底属于哪一类?


         



查看原话,钟南山原来是这样说的


查看新闻发布会视频,原来又是一场乌龙,至少是“准乌龙”。

钟南山其实原话是这样说的:(视频1分54秒处)

(对疫情的预测)当时我们没有考虑到国外,现在国外情况变了,我们还要另外考虑。

首先要考虑中国,因为发源在中国,也可以这么说吧,首先出现在中国,不一定是发源在中国。

他们的预测是最早五月底,我们的预测是到四月底基本控制,(我们)现在还没有到,我们想比一比,到底谁更对。




很显然,

第一, 钟南山这里不在于发布有关“疫情发源于何处”的新研究结论,而是在回答对于疫情发展,自己的团队与国际权威学者之间到底谁更准确;

第二, 他第一句说的是“发源在中国”;

第三, 他作为科学家,为了严谨起见,马上就修正为更为精确的的表述“出现在中国”,而对于到底“发源在何处”不做肯定的论断。


事实上,后面他还专门谈到“此次的新冠病毒到底怎么来的,目前还不清楚,以前是不是早已存在我们也不知道”。




媒体注意了吗:钟南山的话语结构


由此,在这里,钟南山采用了这样一个话语结构:

习惯表述——(修正为)精确表述——否定习惯表述——再否定对“否定习惯表述”的可能误解

即:

——习惯表述(或者说直觉):“发源在中国”

——(修正为)精确表述:“发现在中国”

——否定习惯表述:“不一定是发源在中国”

——否定对“否定习惯表述”的可能误解(也没有证据证明是国外来的):“到底怎么来的,目前还不仅清楚,以前是不是早已存在我们也不知道”


钟南山根本没有发布关于疫情起源的新信息。

如果从语义倾向来说,钟南山的直觉可能是“疫情发源在中国”,所以第一句才会这样说,但对此尚无充分研究,所以采用更为精确的表述“发现在中国”,把“发源在何处”留待其他时候或其他人讨论。

应该说,这才是一个大科学家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”的态度。


话语的含义并不只是由一句话自己决定的,而是需要结合语境,考察其话语结构和语用规则才可能准确认识。

媒体,请学一点语用学,学习依据话语结构、语用原则去准确理解话语的修辞含义

媒体,请少一点断章取义

媒体,请不要在重大话题上人为“制造”新闻



附:中国新闻网原文

《钟南山:疫情不一定发源于中国,有信心4月底基本控制》

新冠肺炎传染力有多强?最初的疫情预测是怎样的?从这次疫情中我们该吸取什么经验?

2月27日,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在广州医科大学举办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,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回应公众关切。

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,疫情不一定发源在中国

钟南山:对疫情的预测,我们首先考虑中国,没考虑国外。现在国外出现一些情况,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,不一定是发源在中国。

疫情预测投到权威期刊被退了回来

钟南山:疫情开始时,国外有流行病学家用权威的试验模型,预测2月初,中国感染新冠肺炎人数将达16万人,这是没有考虑到国家的强力干预,也没有考虑春节后的延迟复工,我们也做了预测模型,2月中旬或下旬达到疫情高峰,确诊病例约六、七万人,投到国外权威期刊,被退了回来,感觉和上面的预测水平差太多,还有人给我微信“你的话几天之内就会被碾个粉碎”。但事实上,我们预测更接近权威。

鉴别新冠肺炎和流感非常重要

钟南山:如何在很短时间内鉴别新冠病毒和流感,这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大家症状相似,CT大同小异,这种过程很像。流感造成的肺炎每年有很多,搞不好把它都混在新冠肺炎中,不是也变成是了。

身体里出现足够抗体不会再感染

钟南山:目前不能下绝对的定论。一般来说,病毒的感染规律都一样,只要身体里出现了IgG抗体,且增高了很多,病人不会再感染。至于肠道、粪便里还有些残余,是病人有自己的规律。现在的要害不是会不会再感染,而是会不会传染给别人,这是需要重点观察的。

对突发性传染病重视不够,没有进行持续的科学研究

钟南山:大家对以前SARS印象很深,后来也做了不少研究,但觉得这是个偶然事件,之后很多研究部门就不搞了,我们对MERS也做了研究,而且是国际上第一次分离制作出MERS的模型,一直在搞,所以有些准备。但是大多数真正对突发性的传染病重视度不够,所以没有进行持续的科学研究,这次新发的疾病,我的感觉是在治疗上束手无策,只能根据很多原理,用现有的药来治疗,在十几天二十天这么短的时间里,能够研发新药根本是不可能的,这是需要长期积累的,这也体现出我们预防和防控体系的问题。

新冠肺炎1人能传染2到3人

钟南山:这次疫情传染情况可能比SARS还高,根据目前的统计来看,大概一个人能传染2到3个人之间,说明传染得非常快。

有信心4月底基本控制疫情

钟南山:自己的团队做出了疫情预测模型,预测高峰应该是在二月中接近二月底。当时没有考虑国外,现在国外情况变了,还要另外考虑,但在中国来看,有信心4月底基本控制疫情。





本文作者:
胡范铸
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首席专家
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





▼往期精彩回顾▼疫情即战争,死去的医生不是“工伤”,而是“烈士”!!!
新疫情:什么是“造谣”?什么是“谣言”?医护子女应否加分?
口罩!口罩!口罩到底该给谁?怎么给?——给上海市政府的建议
杀医,如何制止人类这最荒唐的丑行?杨文医生如何才会不白死?作为“事件”的流行语与中国“十字架身份体系”的崩裂  ——从“万元户”用法的兴衰看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





联系我们


通讯地址: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干训楼622室

电子邮箱:hystyanjiu@163.com





话语生态研究 

向权力说真话







Modified o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